报纸印刷企业:拐点处见真本事

类别:行业资讯 | 日期:2016-04-14 | 点击数:3510

    当前印报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拐点,由于报业市场的萎缩,经过高速发展之后,报业印企正饱受产能过剩之痛,进入了发展的“休眠期”,甚至说是萎缩期。同时,尽管印报市场是一个相对规范的市场,但企业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印报业务的渠道也不尽相同,报纸的发行数量有多有少,企业之间的差异较大。在如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印报企业如何生存?又如何从这样的生存环境中突围?这成为印报企业当前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难题。

  从铅与火而来

  印报企业有其特殊性,功能比较单一,不但要对报纸负责,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具有大众性、时效性、服务性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报纸并不普遍,印报企业就更少。

  以江西省为例,那时,江西只有一家江西日报社印刷厂,虽然后来又出现了一家江西日报社印刷二厂,但并不是报纸印刷厂,而是印社会活件,再后来被并入了江西新华印刷厂。那时,印刷技术普遍落后,印报纸仍是铅排铅印,排报版费时费力,每一个铅字都是拣字工人从字架上拣下来的,报纸插图或照片还另外制作铜锌版,再拼入文字当中,一张对开四版的报纸需要10多个工人忙一晚上,劳动强度非常大。50年代初,还没有轮转印刷机,只靠几台平台铅印机加班赶印。有时为了抢时间,只好采用人海战术和加班加点。之后,通过不断注入资金、引进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印报条件才得以改善。后来,印报轮转机问世,这才提高了印报效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