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印刷提高药包上机适应性

类别:行业资讯 | 日期:2016-03-22 | 点击数:3186

      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高企,制药企业为了全面实现药包纸盒的高速自动化包装,越来越重视药包纸盒的上机适应性。而药包纸盒自动包装的顺畅与否,主要取决于药包纸盒模切压痕质量。下面,笔者就改进模切压痕工序,提高药包纸盒上机适应性,谈谈我公司的一些做法。

  导入精益生产理念,推进模切压痕标准化

  (1)盒型结构、模切收位标准化

  根据国内外不同包装生产线的技术参数要求和药品的包装要求,同时结合不同药包纸盒的材料特性,我公司设计了一款适合各类包装生产线和各类药品包装要求的标准化盒型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对影响药包纸盒成型效果和上机适应性的插舌、锁扣、摇翼、粘边等的模切收位进行了标准化。


 (2)压痕参数标准化

  压痕工艺涉及工艺策划、模切制版、实际加工等环节,在这过程中需要根据纸张厚度、压痕钢线规格计算匹配的压痕线条或底模规格,但实际操作中,各环节参数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并不统一,导致药包纸盒压痕质量不稳定、效果差。为实现上述各环节中压痕参数计算方法和标准的统一,我公司制定出压痕钢线、压痕线条以及底模规格的计算公式和标准。


  (3)模切压力补偿规范化、标准化

  模切压力是否均衡,直接影响模切压痕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模切压力补偿方式操作简单粗放,大多采用生产的产品作为垫纸,以及透明胶带作为局部补底纸。但在模切机高速运转下,产品垫纸承受一段时间压力之后,其厚度会因频繁挤压而变薄,从而导致模切压力发生变化,出现模切不均、不穿、爆线等问题,需要进行反复补底工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普通透明胶带的厚度也有一定局限,往往会导致模切压力补偿不精确,通常表现为补偿过重,从而导致模切刀口产生钝口,造成药包纸盒出现模切毛边现象。

返回